一个人如果聪明一世,却在某一时刻做出错误的决定,往往会留下终生的遗憾。刘伯温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这个被誉为“神机妙算”的人,有着堪称传奇的智慧。据说,他能前知五百年,后知五百年配资操盘十大技巧,几乎无人能及。然而,朱元璋第一次召他时,刘伯温不仅没有前去,还派人送给老朱一把宝剑。这个举动让朱元璋误以为刘伯温对他心生轻视,因此,一直在晋升和权力上打压他。最终,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,给刘伯温送了一碗毒药,害得他英年早逝,令人唏嘘不已。
而另一位历史人物,诸葛亮,虽聪慧过人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但他也有忽视的时刻。在蜀汉最关键的战役之一——上方谷之战中,诸葛亮原本凭借自己深思熟虑的计谋准备大展宏图,却未能预料到突如其来的大雨将其战略付诸东流。那场大火,本应如“火烧夷陵”一样威震敌军,却因大雨扑灭,令人扼腕叹息,尽管诸葛亮的智慧无人能敌,但也难免会有不测之时。
再来看桂系的二号人物,白崇禧,他被称为“小诸葛”,但与诸葛亮的智慧相比,他的决策生涯中却充满了失误。白崇禧的一生,至少有三次重大抉择上的失误,导致他不仅失去了宝贵的伙伴和重要的军职,最终甚至连性命也丢了。
展开剩余71%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曾获得广泛认可,连心胸狭隘的蒋中正,在淮海战役前,竟然考虑将中原的战事交由他指挥。可是,白崇禧在接受任命后,却突然改变了主意,选择避而不见,令蒋介石大为恼火,差点给他致命一击。郭汝瑰在回忆录中曾提到,蒋介石本来打算由白崇禧统一指挥中原各军,但由于蒋、陈、顾等人的不信任,最后又任命刘峙为总司令。这一决策给蒋军带来了惨痛的失败,白崇禧的回避,最终让他避免了背锅,却也为自己未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。
在后来的战局中,白崇禧不仅没能完成和蒋中正的合作,还反而迫使蒋中正下台,让李宗仁接替了副总统的职务,这一举动本可以让他稳居实权二号人物,但他却低估了蒋中正的心机。蒋虽然“退位”,却并未让出实权,李宗仁虽然接了副总统,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权力,这让白崇禧无法如愿成为新一代的领袖。
白崇禧原本应该劝李宗仁抓住和谈的机会,但由于他的坚持,错过了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。他不仅没能推动和平协议的签署,反而因为与李宗仁的决裂,彻底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。而李宗仁在战争中的外交技巧,使他得以在中共面前保住了一些话语权。可是,白崇禧的自信和过于看重个人权力,最终让他错失了机会。
1949年,白崇禧做出了最后一个错误的决定——他选择追随蒋中正去台湾。尽管李宗仁曾提醒他,这样的决定将使他再无翻身之日,但白崇禧仍然选择了跟随蒋去台湾。在台湾,他被蒋中正彻底束缚,无法再回到中国大陆,这一决定最终让他无法重新回到政治舞台。
如果白崇禧当时与李宗仁达成真正的和谈协议,那么他后来的军职和政治地位或许会比陈明仁高。若他不去台湾,而是选择继续与李宗仁合作,或许还能在大陆获得更多的机会。白崇禧的三次失算,究竟是源于他过于高估自己,还是低估了蒋中正的政治手腕,恐怕很难说清楚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他的每一次抉择都让他离自己曾经的“巅峰时刻”越来越远。
总结来看配资操盘十大技巧,白崇禧的命运中充满了错失的机会和不必要的误判。他的“智谋”虽然有时可堪称为非凡,但缺乏远见和冷静的判断,使得他最后未能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。如果要给他的智慧打分,恐怕难以超过及格线——毕竟,他的每一分聪明似乎都被每一次的错误抉择所消耗,最终导致了不堪的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炒股51配资网_炒股配资软件平台_炒股配资正规平台观点